第 257 章 当清太子驱除鞑虏(六)

黄河失守,费扬古战死,恭亲王被俘后斩首示众,唯独裕亲王率残兵逃脱。就连派过去的使臣纳兰明珠,也在战乱中不知所踪。

种种消息震惊了四九城。

皇帝枯坐在乾清宫,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,怎么就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。然而黄河失守,直隶一马平川,贺氏整顿人马,即将北上,又因为攻下黄河天险,士气大振,皇帝也没时间多沮丧。连忙召集群臣商讨对策。

事实证明,不是每个臣子都能给出合适的建议的。

有臣子提议放弃京城,回关外。贺氏怎么也不可能追去关外吧!

在皇帝的上辈子,三藩打得正激烈的时候,皇帝也动过逃离京城的准备。但今时不同往日,活了两辈子,皇帝怎么也拉不下脸来像个丧家之犬一样逃走。

哪怕他真的动心了,也不会在这时候表现出来。

他怒斥了让他逃走的臣子,说他扰乱民心,让人把他推出去砍了。

皇帝命直隶做好战斗准备,他也穿上盔甲亲自到军营巡视一圈,以表示誓死捍卫京师。

直郡王向皇帝请旨去前线,他早就想出来了,就是皇帝一直不肯放人。现在贺氏叛军北上,直郡王不想再在京城里干着急。

本来就是武将,武将有武将的宿命。

皇帝最终答应了直郡王的请求。www.qxnqu.com 绵羊小说网

然而,直郡王与贺氏的第一场交锋就以失败告终。贺氏颇有些财大气粗,大炮推过来,先来一阵炮弹轰炸,直炸得清军哭爹喊娘,手足俱断。

如果不是亲兵把直郡王死死压在身下,他已经断腿甚至去见阎王了。

直郡王只得先回到保定府,再图其他。他给皇帝的上奏中写道,贺氏的枪炮远胜于大清。每次开战,必定先炮火轰炸,大清将士死伤惨重。

这样的奏疏自开战以来,皇帝不知见了多少。从最开始的没当回事,到现在的追悔莫及,皇帝心想:若是当初没流放戴梓,是否就不会有今日这般局势。

然而前方吃紧,贺氏来势汹汹,皇帝没有时间感怀前世。他急忙命人去增援保定府,结果援军还没到,保定府先被贺氏给攻下了。

这次倒不是贺氏敢死队的功劳,而是城中士卒。他们也都是汉人,听说贺氏一向优待起义者,眼见保定府危在旦夕,城中的八旗士兵还在欺压他们,索性一不做二不休,设法和城外联系上,帮着他们攻破了保定府。

直郡王胤禔被亲兵拼死护着,逃出城外。

没有抓到最大的那一条鱼,攻城将领来向自家主公请罪。

胤礽道:“无妨,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。等到了京师,我看他还能往哪儿跑!”

有幕僚担忧道:“那鞑子皇帝会不会丢下京城,逃往关外呢?”

诸将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而胤礽则是想到了另一件事,满蒙不分家。这辈子皇帝加大力度削弱蒙古,蒙古那边早就不满了。只是碍于力量,不敢与清廷对抗。

皇帝那个多疑的性子,就算是再提防蒙古,这个时候也会联系蒙古吧!

所以他当即下令,兵分几路,一路防备蒙古南下,另外几路则直奔北京城。

中路,则是胤礽亲率三万精锐军队,日夜兼程,赶往北京。心腹率步兵五万紧随其后。另有炮兵营带着大炮乘船自水路北上,与陆军配合,攻占天津。

咳,这条路也是后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的路。

不过一月,他就看见了北京城巍峨的城墙。远远地望去,京城依旧宏伟,依旧威武。

一切都没有变,仿佛没有走过十五年一样。

十五年前,他服下假死药,抛却一切化名“贺含章”离开这里。当时,他也没有足够的把握一定会赢,只是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,一腔孤勇地离开。

犹记得那时傀儡把他从棺材里带出来,几人趁夜色离开,他回望京城。暗暗地在定下决心,若是有机会回来,定要让这百年古都的城墙上不再有大清的黄龙旗,要让汉家旗帜扬眉吐气地迎风飘扬。

倒不是他这么快就忘了自己“前太子”的身份,只是接受了任务,又以“贺含章”的身份生活多年,在没有服药忘掉此生感情的情况下,还是贺含章来得更实在些。

胤礽在亲卫的陪同下,策马来到前方,在望远镜下,他看到了城墙上惴惴不安如同无头苍蝇一样的守城士兵。

劲风吹过,骏马的鬃毛亦迎风而动。

旁边的幕僚忽然说道:“如此惊慌失措,看来大清气数已尽。”

按照幕僚的想法,好歹也是一国之都,就算如今有亡国之危,守城士兵也不该慌张成这个样子。

胤礽道:“没有一个得力的主子,他们自然惊慌。若是此时有能干之人出来统领大局,那他们也会心安。毕竟这是北京城,从永乐到现在,几经修缮,易守难攻。”

幕僚接道:“易守难攻,那便围而不攻。待后续部队到达后,围他个两三年!待城中储粮耗尽,他们自己就乱了!”

众人皆赞。

就在此时,城墙上忽然出现了格外鲜艳的颜色。随行众人诧异,再度望去,却不由得惊呼:“这颜色,难道是鞑子皇帝出来了?”

“不!”胤礽反驳道,“杏黄而非明黄,是他的太子出来了!”

众人了然,却也没顾得上问自家主公:那么相近的颜色,又隔了这么远,他是怎么分辨得清楚的。

胤礽有些复杂地看着城墙上那个身影,虽是身着戎装,但身上也有表明身份的杏黄色。站在一众红甲、白甲间,格外显眼。

这就是仗着没有狙击手,否则活靶子一个。

老四终于成为名正言顺的太子了。也不知道原主去后,老四最后登基会不会还用“雍正”当年号。

应该不会了,毕竟没有人会特意拿“正”来标榜自己就是正统。

除非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表示了。

旋即,胤礽又想到一件事,因为他起兵造反,打下半壁江山,皇帝为了鼓舞士气,表示自己后继有人,才封老四为太子。也是在他走了将近十年后,皇帝才封佟皇贵妃为后。

所以,原主自杀前,听到的皇帝要立皇贵妃为后,四阿哥为太子,到底是怎么回事?!

那个说话的小太监又是谁安排的!

胤礽率人在观察城墙上的胤禛,而胤禛也注意到了城外那不同寻常的一群人。他手中也有望远镜,只是没胤礽的看得远,在他看到的景象中,只见一群文臣士兵簇拥着一年轻人。

虽然看不清那年轻人的模样,但胤禛却觉得他与平常百姓不同,站在一群亲卫中如鹤立鸡群一般显眼。

要说理由,只能说那年轻人天生带着上位者的气势。

他问士兵能否炮轰那人所在位置,却被为难地告知,以现有红衣大炮的威力,还打不到那年轻人的位置。

这就好比打猎时遇到一只熊,而你却没有足够的弓箭一样。

胤禛只得放下心中不满,暗暗决定若是此战能胜,大清逃过一劫,定要多与西洋联系,买些武器弹药什么的。

以前他与他的父亲一样,认为大清地大物博,无需与海外蛮夷建交。而且他们也怕前朝遗民联系海外力量打回来,或者直接就是海外的某个势力打过来。所以直接闭关锁国。

现在,他的脑子被敲了好几年闷棍之后,总算是开窍了。

但是,已经太晚了。

贺氏围而不攻,清军多次出城挑衅,也没有任何动静。本想趁着贺氏连日奔波、筋疲力尽的时候,打他一个措手不及。然而贺氏就是不出战,让人觉得一拳头打在棉花上。

然而凌晨,城内守军以为都这个点儿了贺氏肯定不会进攻,全都呼呼大睡的时候,贺氏出其不意地进攻了。

炮声响起,杀伐声、惨叫声不绝于耳。

好多清军都是在睡梦中被惊醒,稀里糊涂被拉去,根本没什么战斗力。

胤禛在心里狠狠地骂了一句狡诈!

胤礽可并不觉得这是狡诈,兵者诡道也。打仗可不是讲君子之道的时候。

宋襄公的例子还在史书里写着呢!

他亲自督战,打出贺字旗号。士兵白日里吃饱喝足,也睡足了觉,现在自然是精神饱满。反观清军,一方面他们忐忑不安,另一方面连日紧张,一旦松懈下来就是破绽,所以战力远远比不上平日。

胤禛见情况不好,急忙亲自敲起战鼓,刚敲两下,鼓就被炮弹冲击力掀翻。

鼓声没了,清军顿时乱作一团。

清军大败,再也没有出城相战的实力,只得龟缩城内,依据北京城与贺氏展开对峙。

贺氏也不急着攻城,胤礽并不想破坏京城,在后续士兵到达后,将北京城紧紧为住。

就看着里面什么时候撑不住,自己跑出来。

胤禛不得不回到皇宫向皇帝请罪。

乾清宫少了几分威严,多了几分颓势。皇帝脸色灰败,喃喃道:“是朕太大意了,不然以太子的实力,怎么会输呢?你起来吧,去看看你额娘,她一直都很担心你。”

山雨欲来,皇帝召集群臣,“国事衰败,依众卿看,当如何啊?”

群臣嚅嗫不敢言。

皇帝叹道:“都到了这份儿上了,朕不治你们的罪。畅所欲言吧!”

几息过后,有一人跪地劝谏,“皇上,臣斗胆请皇上以大清为重,与贺氏议和,谋得喘息之机,再图其他。”

殿内一下子炸了锅。

谁都知道这时候只有这一条路,但是谁都不想捅破。第一个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成了众人怒火的宣泄口。

“我大清怎可向反贼求和?!”

“是议和不是求和!”

“那还不都是一个意思,披上层遮羞布而已!”

是遮羞布,都知道那是遮羞布,但有和没有是两回事。

“陈大人,你到底什么意思,难道说看着大清危在旦夕,你就想投了贺氏去?”

“贺氏打着驱除鞑虏的旗号,陈大人是汉人,自然要比咱们满人选择要多!”

都这个时候了,还要说什么满汉之分,跪在地上的陈廷敬心一点一点凉了下去。

自从贺氏那驱除鞑虏的旗号一出来,京城里汉官就不停地受打压受排挤。可陈廷敬没想到都到了这个时候了,这群人还在拿满汉之分说事!

陈廷敬愁得头发都要白了。

而皇帝面色冷淡,默不作声。

陈廷敬心里哇凉,他砰砰砰给皇帝磕了几个头,“臣并无私心。食君之禄,为君分忧。陈廷敬从一开始就是拿大清的俸禄,是大清的臣子!臣今日请皇上与贺氏议和,也并非私心啊!完全是为大清为皇上着想,请皇上忍一时之耻,储存力量!”

皇帝听后,叹道:“你说得对,既然如此,朕命你为使臣,去与贺氏谈和吧!”

这与皇帝平日里的表现甚为不符,以至于皇子们都抬头看了他几眼。

&&&&&

接到清廷使臣到来的消息,胤礽还在帐中教导贺小胖儿。小胖儿长了两岁,还是有点圆滚滚,但眉眼间与父亲极为相似。

换句话,他长得像年幼时期的悼太子。

因此,胤礽并不想让孩子出现在使臣面前。尤其是,这个使臣还是陈廷敬。

当初,重生的皇帝并不想让太子读书。是一群秉持着嫡长子继承制的汉臣据理力争,甚至拿出前明万历皇帝与光宗事,才让皇帝终于松口,开恩让太子去书房。

这其中,就有陈廷敬。

不知道左都御史是否还记得悼太子长相,但胤礽并不想冒这个险。他让孩子先去后边,不许出来,否则就抄《资治通鉴》。

陈廷敬只带了少数侍卫,表示自己真的只是来求和,别无他意。待走进军营,才发现贺氏虽然经历一场大战,但整个军营不见狼藉,军士仍然把腰板挺得直直的,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。

陈廷敬的心一点点地沉了下去。

等到见了年轻的夏王,陈廷敬忽然有一种奇异感,似乎在哪里见过这年轻人。但他来不及细想,递上议和书后,恭敬立在下首。

“议和?”胤礽疑惑道,“左都御史,难道大清皇帝还没看清楚吗?”

陈廷敬忍着怒火,“皇上不忍见战火四起,生灵涂炭……”

“停停停停停!这样的场面话还是别说了。陈大人,我想我的意思很清楚,我不接受议和。降下旗帜,开城献玺乞降。从此,大清国号不存,帝号不存,只是我贺氏的子民!这样,我可以保证不杀爱新觉罗宗室!”

陈廷敬几乎是目瞪口呆地听完,“我皇乃是大清之主,岂可受此大辱?!”www.

诸将已经忍不住了。

“不想受辱还想活命,哪有那么美的事!陈大人,你也清醒一点好不好!”

“不想受辱,可以啊!末将有一个办法,找根绳子,往煤山那棵老歪脖子树上一吊,就可以了!”

“陈大人,你也是汉人,怎么就站在清廷那边说话呢!”

陈廷敬满面无奈,“我乃清臣,食君之禄为君分忧……”

“难道当年洪承畴他们拿的就不是大明的粮饷了吗?”

这时,外面却有一人走进来,附在胤礽耳边说了些什么,害递给胤礽一张纸。

那张纸虽然已经染上污渍,但还是能看得出来,画的是他。

胤礽道:“正好陈大人也在这儿,带进来吧,让陈大人也看看。”

什么东西?陈廷敬一脸惊讶,只见侍卫押进来一人,满头乱发,衣衫褴褛。仔细一看,他不禁惊呼:“明大人!”

正是之前奉命和谈,又在半路上失踪了的纳兰明珠。

有的人死了,但没有完全死……

无尽的昏迷过后,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。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,请下载

推荐阅读:

重生之争霸娱乐圈 朕不堪大任 远古春风一刻暖 绝色猎手 咒术法师 超品书生 终末女武神:灭绝人类你们敢吗? 一咬定情:异能萌妃,抱一抱 [主名柯]坏女人不可以是白月光万人迷吗 超神特权 洪荒之风越 幸运的人在幻想乡内游荡 噬爱成瘾 奥法洪流 大国栋梁 变身狐妖那些年 毒妃妖娆:魔皇,轻点撩! 长生界 燃动你心 女主她变心了么 火影之最强医忍 农家娇女 [红楼]穿成紫鹃,改命黛玉 规则怪谈:我能看见隐藏提示 典藏玫瑰[先婚后爱] 我是如此喜欢你 庶女出没 仙佛神圣 永生花(GL)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叶青云楚嫣玉 [西游]铁扇公主你这么叼,牛魔王知道吗? 高调强宠:恶魔老公,停一停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